网上有关“唐朝诗人刘长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朝诗人刘长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刘长卿
(709~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朝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刘长卿官至监察御史。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其诗五卷入《全唐诗》。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
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刘长卿的诗代表作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翻译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如今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翻译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
翻译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余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翻译
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青枫经霜后叶子变得稀稀落落。孤零零的余干城楼,向着河水的城门已牢牢关闭,一只鸟儿背向人飞向远方。渡口那月亮刚升上来,邻居家出去打渔还没回来。思乡之心正让人伤痛,不知什么地方又传来缝制寒衣用捶棒捣平皱折时的砧声。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翻译
登上吴公台,观赏这零落的古迹,秋景秋意,勾起了我怀乡的心情。荒山野寺,来此旅游的人太少了,因为山太高水太深,隔断了路程。夕阳映着吴公台旧垒,依依不去,空荡的山林中,回响清冷的磬声。南朝旧事早成陈迹,真叫人惆怅,唯独这长江,自古至今奔流不停。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翻译
四处流落的征南将,你曾统领十万雄师。罢职归来产业全无,到老还留恋如今的盛世。威镇边关,曾使四方的祸患平息;以身许国,只有常携的佩剑深知。面对着茫茫前路滔滔江水,黄昏伫立,却又将何从何去。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翻译
望着你驶入浩渺的江水中,与你挥手告别泪水沾湿了手巾。飞鸟到哪里才是归宿?只有青山空对着我。长江上一叶孤帆远去,在落日的光辉中欣赏五湖的**。谁看见站在汀洲上面我对着白苹花,心中充满无限愁思。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翻译
为请教常道士我一路寻找而来,苔痕中可清晰辨认出我的足迹。白云依傍着水中清静的小洲渚,闲适的柴门却被奇花瑶草遮闭。山雨过后欣赏山中苍松的翠色,沿着山势行走来到溪流发源地。溪中花影和禅意我全都能领悟,见到常道士默然相对忘了话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翻译
平生那料还会承受优惠的诏书;世事茫然我只知学唱沉醉的歌。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鸿雁飞过;淮南木叶零落一重重楚山真多。寄身沧洲我真喜欢离海滨较近;顾影自怜白发丛生也无可奈何。如今我老态龙钟不免为人共弃;愧对你呵我再被遣要小心风波。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翻译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翻译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翻译
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青山过后万里,只有一叶孤舟。
《送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翻译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谪仙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翻译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关于陶渊明的一个故事的问题,求故事典出何处
问题一:南昌到余干县坐车要多久? 我是余干县人我最有发言权,南昌坐车去余干县快的话一个小时,慢的话两个小时
问题二:南昌到余干县去哪个地方坐汽车? 出发站到达站发车时间里程车型全程票价用时其它南昌徐坊客运站余干6:10-18:00每20分钟1班99普通中巴、空调中巴2-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13:00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12:00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11:00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14:55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13:30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9:15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16:00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10:15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17:40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16:40173空调小巴、定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8:15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7:20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南昌长途汽车站余干15:40173空调小巴、空调中巴3东乡、黄金埠
问题三:南昌到余干的班车在哪几个地方可以坐 在青山客运站,7月10号就搬过去了,九江方向和景德镇方向的都在青山客运站,但可以在长运这边买票,再坐15路车到青山南路口站下,旁边就是青山客运站了
问题四:南昌市到余干县的长途汽车里程是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97.3公里
起点:南昌市
1.南昌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行驶80米,右转进入世贸路
2) 沿世贸路行驶340米,右转进入红谷中大道
3) 沿红谷中大道行驶2.3公里,右转进入庐山南大道
4) 沿庐山南大道行驶10米,朝阳明路/抚河北路/沿江北大道/英雄大桥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驶260米,直行进入八一大桥
6) 沿八一大桥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阳明路
7) 沿阳明路行驶1.2公里,朝阳明东路方向,直行进入阳明东路
8) 沿阳明东路行驶2.0公里,过左侧的筑城?奥斯卡B座约200米后,直行进入青山湖隧道
9) 沿青山湖隧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国威路
10) 沿国威路行驶1.1公里,右转进入青山湖大道
11) 沿青山湖大道行驶1.5公里,左转进入北京东路
12) 沿北京东路行驶4.1公里,直行进入 *** 大道
13) 沿 *** 大道行驶7.3公里,朝福银高速/济广高速/罗家集/S36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4) 沿匝道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德昌高速
15) 沿德昌高速行驶290米,直行进入德昌高速
2.沿德昌高速行驶120米,直行进入德昌高速
3.沿德昌高速行驶60.7公里,在余干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370米,右前方转弯
5.上饶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280米,朝余干方向,左转
2) 行驶3.4公里,直行进入S208
3) 沿S208行驶5.6公里,直行进入迎宾大道
4) 沿迎宾大道行驶710米,左转进入长安东路
5) 沿长安东路行驶330米,到达终点
终点:余干县
问题五:南昌到余干汽车在那个车站呢 南昌去余干的长途车站叫青山客运站。
九江侯艳虎设计机构为您解答!
问题六:南昌火车站那里有去余干县的汽车呢 乘坐302至长途汽车客运站,然后乘坐到余干的长途大巴,每小时一班
问题七:从余干到南昌坐汽车要多久?车费多少?最迟的一班车是下午几点? 快的话,到南昌1个半小时,余干县到江西师大70分钟。电脑票价是30+2元。下午5点多最后一班车。
问题八:在南昌火车站坐什么车去余干车站 南昌 余干 南昌长安站 106km ¥43 0791-6260
南昌 余干 南昌长途站 106km ¥43 0791-6226000
这两个车站都有去余干的汽车
问题九:南昌火车西到那里坐车去余干县方便 打高铁二线快现南昌站西进站口关闭能东广场进站南昌西站高铁二线直达南昌站东广场
问题十:南昌西火车站到余干怎么坐车最好详细点 30分 高铁巴士1号线(高铁西客站――火车站),票价5元
线路走向:高铁西客站――西站大街――学府大道――丰和南大道――南斯友好路――南昌大桥――洪城路――井冈山大道――站前路――火车站
在站前路或者火车站下车,步行至老福山乘坐201、203、88、1路至徐坊客运站,每隔20分钟一班
在站前路或者火车站下车,乘坐302至长途汽车客运站,然后乘坐到余干的长途大巴,每小时一班
史话桑洛洲之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形
文/CHAMPION DUNE邓乾彬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原形为桑洛洲,这样讲是有根据的。
晋朝袁宏在其《东征赋》中看到“惟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这里的邓林,原是夸父追日故事中的典故。夸父逐日死,遗杖,化作桃树林,叫做邓林。后世多用邓林比桃花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桑洛洲上确实有很多桃树。直到清朝末年,洲上还是桃花依旧。有诗为证:《肃清江西全省》彭玉麟,“ 桃花岑旧飞红雨,桑落洲新长绿芜。”桃花岑指的就是桑洛洲清时曾国藩与太平平作战的故垒。彭玉麟是曾国藩之幕僚清时在桑洛洲扎营相当长的时间。对当地人文相当了解。 桃花岑这个名称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提到桃花源,恐怕无人不知。可是真正知道桃花源在什么地方的人就很少了,而且具体地点争议也很大。其实桃花岑与桃花源是同一个地方即桑落洲。当初陶渊明就是以桑洛洲为原形写下《桃花源记》。
公元400年,陶潜因为上京(指去南京)递奏折遇风,在桑洛洲的规林避风(规林就是桑落洲的周瑜九柳八卦阵的别称,陶潜当时避风地点为今天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归林村),写了两首诗,《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在此表明了其归隐的志向。后来人们因为陶在此有归隐山林之意,所以又称此地为归林。这里也是其桃花源的原形。陶渊明在洲上观望,当年周瑜练兵点将处,如今桃花依旧,可是九柳只剩下五柳,眼见百年残柳,陶见其沧桑,想起世道和自己的身世,正若这五棵百年柳树一样飘摇,逐号五柳先生。
公元404年,刘毅与桓玄战于桑落洲。战火纷飞。刘毅大胜。 桑落洲却在血火的洗礼,依然屹立于江上。残阳如血几人归,岸边老树发新柳。硝烟缭绕随风去,大江默默向东流。
公元405年,陶潜出任彭泽令,也就是古澎泽包括今天江西省彭泽县部分和今天的江西省湖口县。史书记载,这年宫亭湖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宫亭湖水南侵,鄡阳县(古鄡阳在今天的江西省都昌大部分地区和鄱阳湖附近地区)包括武林在内海昏等的储多城邑沉没于当时形成的鄱阳湖湖中,流民拥挤到彭泽。据1986年《都昌县地名志》记:由于都阳湖盆发生多次陷落,古鄡阳县、海昏县、鄡阳城、昌邑城和白沙、武林、武阳、黄金采等军事、经济、交通重镇,均先后沦人湖中。陶渊明把流民安置在他当年避风的那个桑落洲上。陶渊明在桑洛洲上安置流民,建归林庄,种植桑树。这些陶渊明都在其《拟古》这首诗中有简略记载“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又因为这些移民都是鄡阳县武林人,所以后人把当初那个安置点叫做武林洲。根据《通典·州郡典·州郡七 古扬州》的记载,宿松汉皖县地。梁置高塘。有雷水。江水自鄂陵分为九派,会於此县界洲上,三百馀里合流,谓之九江口。东得武林洲,即桑落洲之下尾。唐·杜佑曰:桑落洲在江州都昌县,汉之彭泽县也。陶潜的祖籍也是鄡阳。这次安置移民,为后来他写出《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创造了心理和现实背景。只是古人喜欢假字,重音不重形,陶渊明亦是如此,武林人被他写成了武陵人,以致才有今人的误读,武陵人实乃武林人。可以想象,当年地震后的武林人及陶渊明从老家鄡阳县沿江而下,在水上行至到鄱阳湖口的桑洛洲眼晴应该是为之一亮,这水上之绿洲桑洛洲不正可以作为安置之所吗。流民在桑洛洲安置后,好景不长,最终战争又在桑洛洲爆发。桑落洲成了军事的角斗场。
公元410年,又是刘毅,只不过对手换成了五斗米教教主卢循了。这次刘毅大败。桑落洲到处血光。也就是这年,刘裕兵至桑落洲。遇上战争,更为严重的是这随后的几年,鄡阳县大部分地区完全沉入鄱阳湖中。这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文尾埋下的伏笔: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都在其《拟古》这首诗中有简略记载“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后来陶渊明根据这一经历借古喻今写出了《桃花源记》。其实桃花源就在桑洛洲上。另外陶渊明不为五斗路折腰的典故亦来于此。
让我们来具体分析解读一下陶潜的《桃花源记》 :
(桃花源之源义:古代的源不仅仅有水源的意思,也有水中平原之意。我们可以从“塬”字就看得到提示,这个字就是指高原。而源也有水中是洲岛这意。这点我们可以从《桃花源记》中看出,土地平阔,为什么在本已平的土地上加上一个阔字,顺江而下看到露出水面的平阔一洲,而陶潜的活动鄱阳湖地域及其附近大多是这样的景致。因此桃花源就是水上的桃花洲桃花岛。)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江西鄡阳的武林人(武陵人之陵通假林)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鄱阳湖)溪水划船走,(不知不觉出了鄱阳湖)就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出鄱阳湖口后)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不是野生吧有人种植管理过吧),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难道有人)。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积土成山,山只是一道堤坝或者土堆,若是真天然的山随便一座山都应高过桃树很多吧为何到近前才看见一山),土山上有个小口(山有小口并不是十足的洞口,只是水源流出的的缺口,口者缺口为口,路口为口,可为闸口,口只是个可以出入的方便之处),可以出入的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是灯光还是天光水光不得而知反正有光)。渔人就丢下小船,从出入口进去。开始出入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越过出入口这后,发现)这里土地平坦开阔(土地平坦开阔只有洲地平原才可以这样称,山地大多狭窄怎么说也说不过去),房屋整整齐齐,有良好肥沃的田地(何谓良田,当然农作物高产才可以称为良田,山地多低产怎么可称为良田何况那是农耕的东晋),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这是洲地常有之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不是这个地方的人的穿着。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面的人看见渔人(很陌生),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江中绝岛)与外人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洲岛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要对洲岛以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江水淹了?还是标记做得不够,以致不足以找准方位),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另外陶渊明同期还写了一首《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此诗中之商山即指今天庐山根据慧远《庐山记》中则谓匡俗为殷周之际人,与奚道仙人同游庐山,隐居修炼。所以庐山又被称作匡山。因其出自殷商之季,所以也可能被称作商山。后世多把商山指作隐居的地方.而此诗中“往迹浸复湮”足以说明桃花源的环境了,乃水中之洲也。)
桑落洲就是桃花源,里面的很多场景大多是陶的憧憬。桑落洲的移民并没有这样安生过,也就是这年之前的一年,何无忌兵至桑落洲抗击桓玄军。不到6年,也就是公元410年,刘道规,和刘裕先后在桑落洲大战,桃花源累受战火洗礼。也就是这年,陶怀着极其忧愤的心情借古喻今写下了《桃花源记》。这也就是陶在文后留下的伏笔:后无问津者。人们再也找不到桃花源的主要原因。
关于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历史背景除了大时代战争因素、当时陶的故乡发生强烈地震物是人非:
鄡阳,始建于公元前201年(汉高祖6年)县址在周溪泗山,因一代枭雄九江王英布造反被擒,在些枭首示众,故名鄡阳,是豫章十八县之一。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因彭蠡湖盆地发生地震,湖水南侵,鄡阳县大部分沉入湖中,鄡阳县撤消。境域入彭泽县,隶江洲。唐高祖武德五年,改为都昌县。鄡阳县自建成到被撤,有600多年的历史,经两汉、三国、两晋,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名的县域。鄡阳水陆交通便利,与南昌、鄱阳、九江、永修、余干等地往来甚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国时,东吴名将黄盖曾在此镇守。
《晋书》称:“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陶侃既然是“鄱阳人”,又“徙家寻阳”,为何成为都昌人呢?原来陶侃故里,就在都昌县苏山乡的十里陶家冲,也称“都昌秆林”。都昌西北边界的十里陶家冲和星子县隔湖相望,这一小块地方在吴末晋初曾隶属庐江郡之寻阳县管辖。在当时的中国版图尚无都昌县,都昌县的前身是鄡阳县,据《县志》沿革载: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鄡阳县由鄱阳郡划归浔阳郡管辖。陶侃(259-334),永兴元年侃45岁。陶侃徙家庐江郡寻阳县,时在“吴平”,即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同一年,寻阳县即属庐江郡,至永兴元年再改属浔阳郡。寻阳县隶属庐江郡只有24年。陶侃徙家后的家庭地址,初属庐江郡的寻阳县,随着郡县变更,改属浔阳郡鄡阳县(即今都昌县)。彭蠡泽和鄱阳湖的演变。鄱阳湖在地质时代湖盆地区的地质地貌几经沧桑,变化很大。全新世开始湖盆虽逐渐下沉,由于泥沙沉积量和湖盆下沉量基本均衡,故仍呈现为河网割切的景观。新石器时代这一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01 (汉高祖六年)~公元421年(刘宋永初二年)在令鄱阳湖中心设置了鄡阳县,古城已经考古发现在今鄱阳湖中心的四山。其周围有彭泽、鄱阳、海昏等县,所辖土地也有部分在鄱阳湖中。可见在公元5世纪20年代以前,鄱阳南湖地区并不存在庞大水体,而为地势低平、河网割切的湖积平原,而鄡阳县为河网支汇的中心。
过去有人因鄱阳湖在古代曾有彭蠡泽之称,因而认为古代彭蠡泽即今鄱阳湖。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彭蠡古泽的形成与古长江在九江盆地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更新世中期,长江出武穴(今广济县)后,主泓经太白湖、龙感湖、下仓浦至望江县与从武穴南流入九江盆地南缘的长江汊道会合。更新世后期,长江主泓南移至今长江道上,而原来被废弃古河道因全新世以来倾掀下陷作用,逐渐扩展并与九江盆地南缘的宽阔的长江水面合并,形成一个大面积的湖泊,即先秦《禹贡》中所载的彭蠡泽。当时长江出武穴摆脱两岸山地的约束,形成了以武穴为顶点,北至黄梅,南至九江,东至鄂皖边界的冲积扇,江水在冲积扇上分为多支,即《禹贡》中所谓“九江”,东至扇前洼地汇入彭蠡泽,可见古彭蠡泽主体部分在江北,相当今龙感湖、大官湖和泊湖等湖沼地区。江南仅为今鄱阳湖的颈部。
由于古彭蠡泽是长江新老河段在下沉中受九江潴汇而成的湖泊,水下新老河段之间脊线分明。以后由于长江泥沙经九江段时,受到赣江的顶托在主泓北侧堆积起来,日久新老主泓道之间自然堤逐渐高出水面,九江主泓道和江北彭蠡泽即被分割开来。时间约在西汉后期,距今2000年。以后,每逢长江泛滥泥沙溢出,彭蠡古泽逐渐缩小,形成了几个由水流连通的湖泊,史称雷水和雷池,即今龙感湖、大官湖的前身。江北彭蠡泽之名逐渐消失。
自全新世开始本区第四次断块差异运动,在南昌一湖口一线有较大的相对下陷,尤以湖口断陷为强烈。西汉后期,湖口断陷的古赣江区已扩展成较大的水域,即今鄱阳北湖的前身。因为江北彭蠡泽之名出于经典《禹贡》,班固在《汉书·地理志》里就附会江南的鄱阳湖为古彭蠡泽。但在记载到湖汉水和豫章水(均指令赣江)时,却又说注入长江,而不是注入彭蠡泽。估计当时江南新彭蠡泽枯洪水位变率大,枯水时束狭如江之故。
汉晋时代的新彭蠡泽(晋时又称宫亭湖)南界不超过今星子县南婴子口一线,而婴子口则是赣水入湖口,也称彭蠡湖口。江南彭蠡泽形成后,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比较稳定。其后随南昌—湖口断层下陷自北而南的发展,河网交错的平原逐渐向沼泽化发展。刘宋永初二年(421)鄡阳县的撤销当与此有关。唐末五代至北宋初年彭蠡泽迅速向东南方向扩展。宋初彭蠡湖区已超过婴子口、松门山,迫近鄱阳(今波阳)县城,彭蠡湖开始有鄱阳湖之称。这种扩大的结果使原在湖边上的山峰先后沦为湖中小岛,附近的小湖也相继和鄱阳湖连成一片,古鄡阳县周围平原几平沦没殆尽。但其时鄱阳南湖仍为吞吐型湖,洪水时茫茫一片,枯水期水束如带。
明清时期鄱阳湖演变的特点是汊湖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鄱阳湖南部地区,如今军山湖、青岚湖都形成于此时。而清代以来,吴城以北鄱阳湖逐渐淤浅,由于赣江、抚河、信江的口外沙洲向东北延伸,鄱阳南湖西南部湖面逐渐缩小。
③汉别将击英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苏林曰:洮,音兆。徐广曰:洮,音道,在江、淮间。余据布军既败走江南,则洮水当在江南。罗含湘中记:零陵有洮水。水经注:洮水出洮阳县西南,东流注于湘水。如淳注:洮阳之洮,音韬。盖布旧与长沙王婚,其败也,往从之,而洮水又在长沙境内,疑近是也。杜佑曰:汉洮阳县城在永州湘源县西北。按今全州,汉洮阳县地,有洮水,在清湘县北。〕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成王臣使人诱布,伪欲与亡走越,布信而随之。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番,音婆。师古曰:兹乡,鄡阳县之乡也。班志,鄡阳县属豫章郡。鄡,古么翻。余据史记及汉书高纪,皆言“追斩布番阳”,窃意兹乡当在番阳界,非鄡阳。〕
还有一点,陶属道家文化的继承者,在当时《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也就是公元386年。这一年恰巧是慧远在庐山上建成了东林寺,其是否有隐喻此事呢。慧远也是顺江而下,值得怀疑的是,佛教的圣花是莲花而非桃花,桃花是道教的圣花。在庐山上,是否是道家和佛家为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在争执呢?慧远在庐山上传教,到《桃花源记》文中其最后的后无问津者,有可能是隐预道教被佛教取代的过程。了解《桃花源记》的写作背景可以通过《陶渊明年谱》加以了解。(完)
关于“唐朝诗人刘长卿”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谏曌煜]投稿,不代表研究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n--gnro6f3ybz9cf40b52n92d1s3et5a.cn/cshi/202502-45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研究号的签约作者“谏曌煜”!
希望本篇文章《唐朝诗人刘长卿》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研究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唐朝诗人刘长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朝诗人刘长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